更新时间:2024-09-26点击:1153
李有刚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济南 250117)
在网络时代,网络舆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网络舆情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种双面效应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以下将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双面效应,并探讨如何发挥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
网络舆情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观点和信息,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认识社会的多元化渠道。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舆情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让大学生能够接触到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从而在价值观的塑造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这些观念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个人经历。通过与这些观念的碰撞和交流,大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宽,他们开始从更宽广的视角去理解和思考世界。这种多元化的接触,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结构,也让他们在价值观的内涵上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网络舆情中,正能量事件和先进典型的传播尤为值得关注。这些正面信息往往承载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它们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成为大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这些正能量事件,如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自强不息等,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向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同时,网络舆情中的先进典型人物,如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等,他们的成功故事和人生经历,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范例。这些典型人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具有时代意义和普遍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参考。此外,网络舆情还能够及时反映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让大学生在关注社会的同时,学会思考和分析,从而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筛选信息,更学会了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这对于他们形成稳定、成熟的价值观念至关重要。
网络舆情作为一个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其中充斥着各种道德讨论和舆论监督,这些内容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的同时,大学生们被引导去深刻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审视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和责任。这种反思和审视,使得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在网络的熏陶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在网络舆情的氛围中,大学生不仅被动接受信息,更主动参与到道德讨论中,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一次次的热点事件讨论中不断提高。网络上的道德讨论,往往涉及到社会公正、诚信、尊重他人等核心价值,这些讨论让大学生意识到,作为社会的一员,他们有责任维护这些价值,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此外,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它不仅揭露了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也促使大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改善社会环境。在这种环境下,许多大学生不再满足于仅仅在网络上的讨论,而是将关注点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网络舆情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去。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发起或参与公益活动,如环保行动、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等,这些活动体现了他们良好的价值观。他们在网络上发起的每一次公益行动,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也是对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道德行为的认识,坚定了正确的价值取向。网络舆情成为他们道德成长的重要催化剂,让他们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不断成长为有道德、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网络舆情,作为一个充满竞争和合作的公共领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广阔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学生们通过参与网络讨论和互动,不仅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更能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学会独立思考和沟通协作,这些经历无疑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激烈的网络竞争中,大学生为了使自己的观点得到认同,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需要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素材,通过理性分析,形成有说服力的论点。这种竞争环境促使大学生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从而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与此同时,网络舆情中的合作也同样重要。在许多网络讨论中,大学生需要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达成共识。这种合作精神对于他们未来走向社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工作具有极大的帮助。通过这种竞争和合作的网络互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他们不仅在知识层面获得了增长,更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锻炼。这种自我成长的过程,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在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和挑战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此外,网络舆情中的竞争和合作还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在不断的讨论和实践中,他们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些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对多元化的网络舆情,部分大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迷茫,难以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网络舆情如同一个万花筒,折射出社会各个层面的光影,其中既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在一些负面舆论的冲击下,大学生可能会对长期以来所接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怀疑,甚至导致价值观的扭曲。负面舆论往往具有较强的煽动性和传播力,它们可能会通过夸张、歪曲事实的手法,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误导。这些舆论可能会质疑社会公正、道德标准和传统价值,使得一些大学生在缺乏足够判断力和经验的情况下,对原有的价值体系产生动摇。他们可能会开始怀疑诚信、公正、友爱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意义,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行为选择和人生规划。此外,网络舆情的匿名性和群体效应也可能加剧大学生的价值观迷茫。在匿名的保护下,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可能会得到放大,使得大学生在群体中容易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盲目追随一些错误的舆论导向。这种盲目性可能会导致他们在价值观上的偏差,甚至走向极端。
网络舆情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公众意见表达,其虚拟化的特点对大学生的影响尤为显著。这种虚拟化的环境使得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他们在网络中寻求短暂的刺激和满足,逐渐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责任和义务。长此以往,这种沉迷于虚拟世界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偏离,现实责任感逐渐减弱。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可以轻易地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生活,这种匿名性和角色扮演的便利性让他们难以抗拒。他们可能会过度投入到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虚拟空间中,追求虚拟的成就感和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逐渐丧失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身边的人和事变得冷漠。现实生活中的责任和义务往往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而网络世界则提供了一个可以即时满足需求的逃避场所。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能会忽视学业、家庭、朋友之间的交往,甚至放弃对个人未来发展的规划。这种对现实责任的忽视,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个人成长,也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造成了损害。更为严重的是,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可能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偏离。网络舆情中的极端言论、负面信息和不健康内容,可能会对他们尚未完全成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他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传统的道德规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误解,从而导致价值观的扭曲。此外,现实责任感的减弱还会导致大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缺乏积极参与的态度。他们可能会选择逃避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而不是勇敢地面对和解决。这种逃避心态不仅不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网络舆情以其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个信息迅速更迭的时代,网络舆情的高速传播容易导致大学生盲目跟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某些热点事件中,大学生可能会在未经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受到错误舆论的影响,从而导致他们的价值观产生波动。这种波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可能会因为追求网络上的“热门”和“潮流”,而忽视了对事件本质的深入分析和理解;二是他们在错误舆论的引导下,可能会对某些社会现象产生片面的认识,进而影响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这种盲目跟风的现象,不利于大学生形成稳定、成熟的价值观念。在网络舆情的影响下,大学生可能会轻易地改变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个人判断力,也对他们未来的道德选择和社会行为产生了潜在的风险。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可能会因为缺乏坚定的价值观而感到迷茫和困惑,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此外,网络舆情中的错误信息和不实言论,可能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误导。在热点事件中,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或者偏激的观点,可能会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形成一种错误的“主流”声音。大学生如果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被这些声音所左右,从而产生价值观的波动。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专项课题“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舆情教育研究”,编号2020YZB035)